金秋九月,黃石大地迎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盛事。這座以“點石成金”聞名的城市,再次匯聚全國目光。
由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發(fā)起的“賡續(xù)紅色血脈 強國復興有我”紅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動,將競技舞臺設在黃石,吸引了來自全國27個?。ㄊ小^(qū))的紅色故事講述者,他們帶著各地精彩的紅色故事匯聚于此,以“學習”之名,行“強國”之實,成為了一場現象級文化事件。
紅色盛會:
以學習之名,赴強國之約
9月8日,由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主辦,“學習強國”湖北學習平臺、市委宣傳部承辦的“學習強國”紅色旅游故事征集展示活動在黃石正式啟幕。
活動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90余名參賽選手、代表及審讀專家,共同參與這場集思想深度、藝術感染力和時代觀察力于一體的紅色文化盛會。當日下午至晚間,視頻類、宣講類作品遴選緊鑼密鼓展開。審讀專家從54件參賽作品中細致甄選,最終遴選出一批兼具思想深度、情感溫度與時代氣息的優(yōu)秀作品。
9月10日,活動重頭戲——紅色旅游故事集中展示在黃石市融媒體中心演播廳拉開帷幕。12件獲獎的優(yōu)秀宣講、視頻作品依次亮相,以飽含深情的講述、鮮活生動的視聽畫面,再現革命年代的英雄事跡與感人瞬間,引起觀眾強烈共鳴,現場掌聲不斷,氣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。
“這不僅是一場比賽,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?!毙v類二等獎獲得者、吉林選手康家碩感慨道,為準備講稿,自己查閱了大量史料,每一次練習都是與革命先輩的“隔空對話”,讓書本上的紅色歷史變得可感可觸?!盎顒又校覐闹v述者成為傾聽者,對烽火歲月有了更立體的認知,使命感與榮譽感愈發(fā)強烈?!边@番話道出了眾多選手的心聲。
“這是以‘學習’之名,行‘強國’之實的精神盛會!”本次活動冠軍、廣西選手陳竑任補充道,“我們因紅色故事相聚黃石,在聆聽與講述中,‘賡續(xù)紅色血脈 強國復興有我?!辉偈且痪淇谔?,而是化作實際行動——我們在這里學習先輩信仰,用感人至深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、激發(fā)愛國情懷。”
黃石范式:
紅色文化與工業(yè)文明的交融互映
此次盛會為何落子黃石?深度調研給出了答案:講述者們帶來了全國各地的紅色故事,而黃石則以其厚重的紅色家底,為這些故事提供了可觸摸、可感知的歷史現場。
活動舉辦期間,一場深度調研同步開展。9月9日,選手與代表們走進了素有“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首府”之稱的陽新縣龍港鎮(zhèn),先后參觀了龍港革命舊址與紀念館。泛黃的歷史照片、承載記憶的革命文物、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,讓選手及代表們駐足凝視、拍照記錄,沉浸式感受紅色歷史。
漫步青石板鋪就的紅軍街,觸摸40余處革命舊址,眾人仿若回到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。在彭德懷舊居,當講解員提及紅三軍團歷史與在遵義犧牲的先烈鄧萍時,來自貴州遵義的選手孔霞難掩激動,動情上前,即興講述鄧萍英雄事跡,讓全場動容,贏得熱烈掌聲?!拔业臓敔斣桥淼聭训膫髁钆砰L,后擔任紅三軍團偵察參謀。”孔霞說,這份淵源讓她與黃石格外親近,未來會再來黃石深入追尋紅色歷史。
當日下午,調研團轉場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。三千年前的采礦遺跡與青銅文物交相輝映,古人的礦冶智慧令人驚嘆。國內首部博物館戲劇在此上演,讓觀眾“穿越”至先秦,親歷楚王冶銅盛景?!包S石把工業(yè)遺產、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(tài)旅游融合得真好!”西藏選手尼珍作為話劇演員,對博物館戲劇格外關注,“用戲劇活化歷史,既守護和傳承了文化,也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了‘黃石經驗’,活動選址黃石正是對其文化底蘊與發(fā)展成果的認可?!?/p>
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黃石的“紅色旅游”不搞單打獨斗,而是與工業(yè)遺址、自然風光深度融合,形成“紅色+工業(yè)+旅游”的發(fā)展新模式,為全國紅色文旅融合提供了新范式。
而市委常委、市委宣傳部部長王玲在活動致辭時,也勾勒出黃石傳承紅色資源、推進文旅融合的努力與愿景。她強調,“黃石將以此活動為新起點,在用好紅色資源、發(fā)揚紅色傳統(tǒng)中牢記初心使命;在賡續(xù)紅色基因、講好紅色故事中打造精神高地;在傳承紅色文化、發(fā)展紅色旅游中建設文化強市?!?/p>
傳播賦能:
讓紅色故事破圈生長
如何讓紅色故事傳播得更遠、紅色基因更鮮活,本場全國性紅色主題活動在傳播賦能上走出了一條破圈新路。
活動期間,黃石市融媒體中心推出大量實時報道,以圖、文、視頻全景呈現活動盛況。湖北日報、長江日報、荊楚網等省級媒體也深入一線,通過短視頻展播等形式擴大傳播效應,讓更多人透過鏡頭感受黃石的紅色底蘊與活動熱度。與此同時,參會的27個省份的媒體平臺也紛紛參與報道,達到墻內開花墻外也香的效應。
賽事結束后,12件獲獎作品還通過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及各省媒體矩陣同步推向全國,實現“一次創(chuàng)作、多端傳播、全域覆蓋”,使紅色教育“潤物無聲”地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2024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強調,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、紅色資源豐富,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上擔當使命。
湖北省講師團主任姚亭華表示,湖北各地將牢記囑托,持續(xù)保護好、運用好紅色資源,依托革命遺址遺跡與重大歷史事件,不斷豐富紅色旅游業(yè)態(tài),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(fā)展,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。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黨委書記、主任,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總編輯農濤在頒獎典禮上,提出新時代講好紅色故事的三個路徑:一要深挖紅色資源,把紅色記憶從沉睡的史料加工成生動的故事,讓紅色基因“活”起來;二要創(chuàng)新傳播方式,以微敘事激活大歷史,用微短劇、AI、AR等新表達新技術,讓紅色文化“潮”起來;三要培養(yǎng)人才隊伍,將紅色旅游故事與身邊生動實踐貫通,用小切口詮釋大道理,讓紅色血脈“燃”起來。
尤為值得關注的是,參賽選手中“90后”“00后”占比頗高。這些在數字時代長大的年輕人,用青春語態(tài)重構紅色敘事,用貼近同齡人的視角解讀紅色精神,為紅色文旅注入了青春活力,也讓紅色故事在年輕群體中真正實現了“聽得進、記得住、傳得開”。
黃石回響:
贊譽滿途催奮進 紅色火種向未來
作為此次全國性活動的東道主,黃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、鮮明的城市特色與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理念,贏得各方贊譽。
廣東代表隊選手劉佳浩對黃石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與人文風情贊不絕口,“天藍水綠、風景如畫,黃石人民的熱情好客,還有城市傳承紅色文化的努力,都讓人印象深刻。”吉林代表隊選手康家碩則表示,原以為黃石僅是“青銅古都”“工業(yè)重鎮(zhèn)”,實地感受后,被這座“剛柔并濟”的城市深深吸引。調研了陽新的紅色文化與大冶的古銅礦遺址后,他對黃石“點石成金”的城市口號有了全新理解——“這里的‘金’,既是青銅的燦爛,更是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(fā)的光彩?!?/p>
不少嘉賓稱贊了黃石實現了紅色文化與礦冶文化的有機融合?!皬母锩f址中汲取信念與擔當,從古銅礦遺址中領悟創(chuàng)新與傳承。”陜西代表隊常森表示,黃石打破傳統(tǒng)旅游或工業(yè)旅游單一的參觀模式,將紅色文化的堅定信念與工業(yè)遺址的創(chuàng)新進取相融合,極大豐富了精神體驗,也讓她深刻領略到城市的獨特品格。
“我對這座英雄之城、工業(yè)之城充滿敬意。”榮獲宣講類二等獎的四川隊選手鄧源作為在川湖北人,深感此行意義非凡,“這里英雄多、故事多、好資源多,而用好資源,講好故事,黃石為全國文旅融合發(fā)展提供了鮮活樣本?!?/p>
活動雖已落幕,但那些經由黃石淬煉與傳揚的紅色故事,正如一顆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,撒向大江南北。它們將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(fā)芽,最終生長成強國復興的磅礴力量——這也正是此次相聚黃石最為珍貴的收獲。(記者 顧文娟)
編輯:郭明磊